搜尋此網誌

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

定期定額 跳針漫談: 「36期變形投資法+五線譜加減碼」

這兩天因為美國的殖利率曲線呈現許久不見的倒掛金勾(負斜率狀態),市場又是一波沈重賣壓…!反正,錢都已經在市場了,跑也不跑掉…,還是來跑跑回測自嗨系統,自我催眠舒緩壓力,順便還願,分享自己私釀的「 36期變形投資法+五線譜加減碼」不專業回測報告…。

因為不是在寫學術論文,我沒有進行嚴謹的統計差異化分析,也不考慮手續費率、滑價啦等等交易實務上的情形…。同時,也沒有去統計投資勝敗率、滾動報酬樣貌分析、最大下跌比例、資金回復時間等等常見於回測軟體中的統計數據。純粹原汁原味(講白了,就是粗粗略啦)的記錄並呈現相關數據,用以觀察和感受各種變數調整後的績效結果。至於如何解讀…,就有賴看官們自己判斷意會…。

請容在下聲明在先…:「本人在此分享的所有文章及數據均為個人之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。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,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,以免錯誤解讀。投資一定有風險,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,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。本人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,若有錯漏或疏忽,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」

套用 五線譜投資術的定義,把「價格趨勢線 TL」當作分水嶺…,高於它,就是高檔區;低於它就是低檔區…。再利用標準差線,上下各再畫分出樂觀、相對樂觀;悲觀、相對悲觀線,這5線區隔出來的6個空間,就是我所利用的加碼三區,減碼三區…。
以下所呈現的數據是以Yahoo Finance 網站下載之「台灣加權指數歷史數據」,回測的樣本時間「1998/11/1~2018/10/31, 共20年」,目的是為了驗證 五線譜投資術的高CP值…。


假設案例:
閒錢一筆(EX:36萬元),
以「1998/11/1~2018/10/31,共20年」為期,
以每月16號10,000元或是每周四2,703元 的基本金額為依據(就是儘量貼近36期投資的資金比例…),
利用五線譜的價格定位功能,比較以下四種不同的資金分配策略投入台灣加權指數中,
當達到獲利目標(EX: 獲利達20%,30%,40%)就贖回出場,
看看他們的投資績效面貌為何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策略一: 定期定額+停利

策略二: 低價位加倍買,高價位固定買


策略三: 低價位加倍買,高價位減倍買


策略四: 低價位加倍買,高價位不交易


四種策略在三個不同停利目標達成時的績效數據彙整如下:




看官們的時間寶貴,所以先寫結論:

1、「每周四投資2703元」V.S.「每月16號投入10000元」 , 前者獲利較高的勝率優於後者。也就是「每周買」比「每月買」,更容易賺錢…。

2、不管有沒有停利目標,利用五線譜的價格定位指標,採用「低檔加碼、高檔減碼(或是不交易)」的賺錢效率一定比定期定額還優!

3、相對於利用五線譜的價格定位指標的「低點加碼、高點減碼」的策略,「定期定額」愛好者,不適合把獲利目標調太高,大約是標的基金的年化波動度+5%之內。

4、用五線譜的價格定位指標「低點加碼、高點減碼」策略的獲利目標,可以稍為大膽的上調放在標的基金年化波動度+10%~15%。

5、買黑、不買紅的「五線譜低位加倍投入」策略,就可以把獲利目標上調到標的基金年化波動度+20%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覺得在整個投資模擬期間,不同的策略方法所產出來的高報酬率 vs 低報酬率結果,對應出 資金配置樣態圖形,還挺有意思的:

圖一: 現金隨著定期定額買入標的…,在2001/10就用完資金,所有資產都是「基金」,因為「停利目標」太高,一直等到2007/07 才解套…。2007/08又開始定期定額,2011/10又把資金用完…,一直等到2017/06 才二度獲利(解套)…。第一次獲利等了8年,第二次獲利要等10年…。這就是目標設太高的代價…!目前仍在扣款中…。

圖二: 在20年期間,低獲利目標的設定,達成了8次的停利,平均2年就可獲利一次…。但是有6次的狀況,是在資金只用了不到7成…,甚至有3次只用了3成不到的資金…!所以用錢賺錢的效能有閒置過多的狀態。錢放著雖然不會咬人、就怕貶值! 就我個人來說,雖然錢子錢孫沒有全員出動…,但是停利落袋的感覺還是好過錢在天空飄的感受…。目前仍在扣款中…。


 圖三: 這是最賺錢的一組。完完全全就是像是獵豹等待獵物的情境…,等了2年,一毛錢都沒有進場,然後,在2000年的科技泡沫破裂後,快速的把錢丟到市場,在2002市場復原的狀況,40%的獲利目標就到了。接著,2002~2004又複製了一次「壓注、離手、等待、獲利、算錢」的戲碼。2006年,市場已經好轉,資金就不再投入,直到獲利目標又再度達成…。在最後一段2009~2018,等待將近10年時間才到達獲利目標出場…,中間出現三段式爬坡現象,就是因為遵守投資紀律,只有等到相對低檔,資金才會入市…,而且不到獲利目標,不會退出市場…,直到再次收割!目前就是處於空手伺機等大跌…。(或許回測時間拉長至2018/11 底就會出現…資金進場的軌跡…)

 圖四: 這是最貼近操作可行性的一組方式…。能夠把握低檔壓注的機會…,又不錯失吃吃市場小豆腐,賺零用錢的機會…。而且,報酬率也很不錯…。不過,代價就是在最後一段投資期間,在2014年也出現資金已全數投入後,只能被動等待市場好轉,直到2017/07月,才等到獲利解套出場…。目前仍在扣款中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投資的世界中,「新手怕跌、老手怕套…,半瓶滿的寫手怕 LOW 掉!…」。我相信不少資深投資同好已經在偷笑我的私釀半成品報告…,容我再補充幾個訊息就好。

1、20年的時間很漫長…,就算是拿到3.37% 的年化報酬,也已經輾壓狂勝很多人囉。但是,這個上演20年的投資大戲的幕後黑色花絮充斥著投資人性的煎熬與反覆…,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演的下去、等的下去!

2、選股選市的能力很重要…,也很難培養…,我選擇培養好的投資習慣,然後慢慢燉,等待…。設定合理的停利目標,搭配五線譜價格定位美技,應該會有好的結局…。

我相信,定期定額法是長期投資觀念的實踐工具之一,也是強迫儲蓄的好方法,但絕對不是必勝的投資法。在「優化投資績效」的面向上,許多專家們都已經點出了可以讓投資績效更優化的可行性:
1、改良為定期不定額(低檔加碼、高檔停利)或是組合式配置(股+債)
2、應用技術分析判斷買賣點(就像五線譜投資術…)
3、套用在高波動標的上增加買的機會。
以上的分享,希望也算是證明這個可能性的小小之一…。

接下來,我就開始找些共同基金來驗證看看,五線譜投資術的方法,可以激出什麼樣的火花!

沒有留言 :